2016年被认为是资本寒冬,不过随着Q2财报陆续发布,2016年第二季度仿佛成为一个神奇的时间节点:多家原本亏损或低迷的互联网公司纷纷迎来盈利。
8月30日,在美上市的京东市值一改之前的低迷,稳定在了350亿美元左右。此前7月份,京东市值一度跌破了300亿美元。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京东日前发布的2016年Q2财报宣布,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京东实现净利润3.9亿元,同比扭亏。
与此同时,今年不被看好的新浪微博市值也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此前,微博也发布了其2016年Q2财报,实现总营收9.27亿元,同时赢利同比增长246%。同样实现净利大增的还有分类信息领域老将58赶集、百姓网。在2016年第二季度,互联网圈发生了什么?
连亏几十亿后 京东终于盈利
京东自成立以来,一路伴随亏损的质疑声,尤其是近两年连续亏损50亿元、94亿元。从来给外界以“烧钱”印象的京东日前却宣布,2016年第二季度(Non-GAAP)净利润为正,达到3.914亿元。“京东终于结束亏损”随即成为业内热议话题。
不过财报同时显示,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US GAAP),京东二季度净利润仍然为负。
对于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同,根据财报标注信息,二季度GAAP和Non-GAAP的财报数字差异主要来自对员工的股权激励费用、对部分投资确认的减值、以及与腾讯战略合作及收购腾讯部分资产与业务产生的相关无形资产摊销费用等非现金性项目。
“以上项目按照GAAP都被记为支出,但均不涉及现金。”京东熟悉财报的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Non-GAAP数据反映的才是经营业务状况。
这也是中概股Non-GAAP财务数据普遍好于GAAP,在美上市公司大都喜欢强调前者数据的原因。
美股券商老虎证券不具名分析师表示,从企业经营层面看,盈利水平增长主要受到京东商城运营能力提升影响。一个表现是:京东商城的自营业务显现出更强的规模效应,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可以与供应商有更好议价能力。其实很好理解,规模大了之后,从供应商进货价格就可以做得更优惠,返点也会更高。
规模效应的形成更多是企业发展壮大中循序渐进的过程,财报显示,京东商城业务持续盈利,且经营利润率逐渐提升。
价格战停止 58赶集“自然盈利”
传来盈利消息的,还有58赶集、百姓网两家分类信息网站。
行业老大58赶集Q2财报显示,58赶集Q2实现营业收入2.978亿美元,同比增长86.7%;净利润1390万美元,去年同期则是亏损2690万美元。
在Q2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当中,58赶集CFO周浩表示,第二季度是58赶集连续5个季度亏损后首次实现盈利。
周浩表示并未采取特别的措施来提升利润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要营收快速增长,最终超过运营支出,利润率自然会上升。”
“58同城、赶集网合并后,减少了价格战,盈利是一定的,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上述美股券商老虎证券不具名分析师表示。
此前,由于与赶集网的竞争升级,公司在利润层面一直亏损。“消耗战”曾使双方投入巨大,58同城发布2014年Q4财报显示,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却出现70%的同比下滑。2015年4月,58同城、赶集网达成战略合并,结束持续10年的恶战。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开始,58同城并表赶集网。
2016年上半年,百姓网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825.2万元,去年同期亏损2499万元。挂牌新三板以来,公司在发展中首次实现盈利。百姓网CEO王建硕(微博)说,分类信息网站发展遵照典型的互联网经济模型,有固定的成本,像人员成本和服务器成本。收入高了,这部分也不会有明显的提升,直到有一天跨越盈亏平衡点。他认为百姓网已经跨越了这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点。
直播热带动微博、陌陌利润大增
“近期的中概股当中,真正有业务翻转的利好,是直播行业的几家公司,前期的热度正在快速兑现到业绩上。”老虎证券分析师表示。
股价近期表现疯狂的新浪微博,在发布2016年Q2财报后不久,微博股价就开始上升,市值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8月30日,微博的市值达到104亿美元。
Q2财报显示,微博总营收达9.27亿元,利润年对年增长246%,广告收入明显大增。
财报中已经体现出来的一点是,直播时代来临的确刺激了微博用户的神经,截止到二季度末,微博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33%。
二季度微博短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235%,直播开播场次比一季度提升116倍。二者为微博打开新增市场,作为平台的商业变现能力被看好。
同样受益直播的还有陌陌。2015年6月,因股价低迷,价值被低估,陌陌开启私有化进程。
2015年第三季度陌陌上线直播业务。到2016年第二季度,陌陌净营收同比增长222.5%,净利润增805.8%。2016年8月,陌陌宣布取消私有化。
就在私有化叫停消息公布后,陌陌股价近期迎来了上涨,由16.13美元(8月15日的收盘价)上涨至19.61美元(8月24日收盘价),7个交易日上涨20%。
老虎证券分析师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直播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广告和分成,它的基础是足够的用户和主播资源;只有社区生态够完善,能留住用户,才可能应对新平台的冲击。
■ 分析
资本寒冬,互联网公司“主动选择”盈利
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超过7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 51.7%。人口红利趋于饱和。
UC创始人何小鹏告诉新京报记者,互联网发展初期的人口红利减少,大型的公司会更焦虑。同时,也意味着谋求规模扩张更为艰难。这也是资本寒冬下互联网市场的现实。
中国互联网由人口红利下普遍追求规模,已经走进“下半场”。
“下半场”的概念是美团点评CEO王兴(微博)抛出来的,他称相对粗糙、高成本的发展方式需要改变;企业应当精耕细作,通过每个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IT评论人洪波(微博)表示,第一代互联网公司从2002年、2003年前后开始盈利,重要原因是2000年左右资本市场崩盘,再融资发展公司比较困难,于是开始重视营收方面的相关事宜。这次互联网公司盈利也有这方面因素。“是否盈利,更多是互联网企业作出的一种主动选择。”洪波说。
“由于资本市场去年开始趋冷,还没有上市的公司其实很难从VC之外找到其他融资渠道,这个时候抓营收是让自己活下去的重要条件,还想在市场存在,必须重视营收,停止烧钱,开始关心收入。”他解释道。
“亚马逊要想盈利很简单,市场费用砍掉放弃规模化增长就可以,但贝索斯不愿意这么做,还是持续长时间亏损,保持一个增长。现在看要是没有持续投入,今天亚马逊也不会到这样的规模。”洪波指出,其中存在一个平衡问题,上市公司需要投资者、股东认可;非上市的需要VC认可。
何小鹏也指出,美国股市下行风险加重,资本在中概股业绩持续亏损的情况下恐怕会失去耐心。那么,互联网企业的盈利能持续吗?
对此刘强东(微博)曾表态说,因为要在金融、云计算等创新业务上投入导致亏损,“京东其实随时都可以盈利”。
洪波表示,相比亚马逊,现在京东面临机会其实复杂得多,物流配送机会,金融机会,种种机会都需要投入。“所以,盈利能否持续目前还很难判断,若有新的项目、新的发展方向,公司必须投入进去,或许要重新回到亏损状态。”他说。
咨询热线
0791-87888871